學生園地

當前位置: 首頁 >> 學生園地 >> 青春風采 >> 正文

化學1602班:民族團結 百花齊放

通訊員:  發布時間:2016-11-05  浏覽量:

11月3日晚八點二十分,化學1602班“民族團結”主題班會在綜合樓409教室進行。本次班會由心理委員秦晉安主持開展。經心理委員列舉各民族名稱及地區後,由班内的四位少數民族同學依次介紹本民族特色。

回族姑娘馬海珠率先上台,為同學們從飲食、服飾、傳統節日等方面介紹了回族的風土人情。很多人都知道回族生活習俗固守傳統,遵循教規,不吃豬肉,狗肉,動物的血液等。馬海珠同學為大家詳細解釋了回族人不吃豬肉的原因——回族人十分講究衛生,在《古蘭經》中記載回族人嚴禁吃豬肉,一般當地人隻吃草食動物(如牛羊)的肉。據她所言,面食是回族人民的傳統主食,其品種多,花樣新,味道香,引得同學們垂涎欲滴。

接下來是來自哈尼族的金智文同學,他主要從樂作舞和棕扇舞這兩種當地特色舞蹈,向大家展現了哈尼族的風土人情。其中自然和諧的棕扇舞給同學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為當地種植了許多棕榈樹,聰明的哈尼族人便将哈尼族古代圖騰元素融入舞蹈,人們手拿棕榈葉,充當能為民族帶來吉祥幸福的白鹇鳥羽翼,在具有傣族舒緩、柔美特點的樂曲伴奏下,模拟白鹇鳥在樹下嬉戲、漫步、四處窺探等自然形态。舞蹈動作古樸、細膩,充分表現了哈尼族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李丹同學來自廣西羅城仫佬族自治縣,在廣西仫佬族人并不算多,長期與漢、壯族交錯雜居,但仍保留下來了本民族的許多文化傳統,豐富中華文化這個大花園。走坡節是仫佬族傳統的青年男女聚會唱歌、尋覓知音而進行社交活動的一種形式,多在春節期間或八月十五中秋節舉行,一般選在野外風景宜人的山坡上或峒場間,"走坡"是仫佬族男女青年互相尋找意中人的大好時機。"走坡"反映了仫佬族青年戀愛的自由,充滿了浪漫主義色彩,是仫佬族傳統文化的映照。

同樣來自廣西的壯族小夥岑健向同學們介紹了壩區和城鎮附近壯族民居,其多為磚木結構,外牆粉刷白灰,屋檐繪有裝飾圖案。居

住在山區的壯族,其村落房舍多數是土木結構的瓦房或草房,建築式樣一般有半幹欄式和全地居式兩種。

通過這幾位同學的描述,同學們對于少數民族的風俗習慣有了新的認識與了解,同學們之間也更加親密。本次主題班會的成功舉行不僅增加了班級凝聚力,而且真正體現了“民族一家親”的主題思想,讓少數民族同學感受到同學們的關心,也讓漢族同學更加了解少數民族。化二班也會團結一心,為各民族和諧發展,共同繁榮做出自己的貢獻

文/蔡潤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