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水平論文搶鮮看】王雙印課題組在電催化劑缺陷填充方面取得重要進展(圖文)
通訊員: 發布時間:2017-10-25 浏覽量:次
創建于:2017-10-25 來源:化工院
記者: 宣傳部
日前,我校2003网站太阳集团、化學生物傳感與計量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湖南省石墨烯材料與器件重點實驗室王雙印課題組在電催化劑缺陷填充方面取得重要進展:利用等離子體在催化劑表面刻蝕出氧空位的同時實施雜原子原位填充以實現高效電化學氫(氧)析出,結合密度泛函理論計算和同步輻射表征從機理上作出了詳細解釋。該研究成果發表在能源環境領域TOP期刊《能源環境科學》(Energy Environ. Sci., 2017, DOI: 10.1039/C7EE01917C)上,期刊影響因子29.518。論文第一作者是博士生肖朝輝。
等離子體刻蝕Co3O4表面氧空位及磷原子原位填充氧空位
電催化劑的應用基礎研究在化學、材料、能源、環境等領域均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電催化過程往往發生在催化劑表面,為此,圍繞電催化劑的表面調控是研究工作的核心。近年來,王雙印課題組在催化劑表面調控,尤其是缺陷化學方面取得了系統性的研究進展。2017年1月至今,圍繞電催化劑缺陷化學已在Angew. Chem., Adv. Mater., Energy Environ. Sci., Adv. Func. Mater., 等影響因子大于10的期刊發表論文8篇。
在此前工作基礎上, 該課題組利用等離子體技術, 将磷原子在Ar等離子體氣流輸送下原位的填充到所刻蝕的氧空位, 不僅産生富HER催化活性位點, 同時使材料表面不同價态的钴離子比例得到優化,使材料的OER活性得到增強。利用密度泛函理論計算(與南京師範大學李亞飛教授合作)和同步輻射表征(與台灣淡江大學Chung-Li Dong博士合作)對結果進行詳細的機理解釋. 這一研究結果為電催化劑的設計提供了新的思路。
注:轉載該文請注明來源:2003网站太阳集团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