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生物前沿論壇(三十、三十一)(圖文)開講
通訊員: 發布時間:2017-11-02 浏覽量:次
21月2日下午,應我實驗室譚蔚泓主任邀請,中國科學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的科學伉俪董紹俊院士與汪爾康院士共同做客千年學府論壇——化學生物前沿傑出學者講座。中國科學院院士俞汝勤出席,譚蔚泓支持主持講座,全校200餘名師生聆聽學習。
董紹俊院士在“電化學界面設計構築及功效應用研究”的學術講座中,對電化學尤其是電分析化學的發展進行了曆史回顧,重點介紹了對電極表面進行分子裁剪從而賦予電極預定功能的化學修飾電極(CMEs)誕生的曆史背景及其重要性。她介紹了其課題組在各類CMEs的制備、CMEs電催化理論、分子自組裝、光譜電化學方法、生物電化學傳感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并重點分享了近年來在自供能生物傳感器、适配體傳感器、生物燃料電池等領域的研究工作。
汪爾康院士圍繞“水質監測系統和生化需氧量(BOD)現場實時監測”這一主題,針對有機物的非選擇性降解和高效降解這兩個科學問題,構築了新型微生物膜反應器從而實現有機物在短時間内廣譜、高效的降解,并研制得到了具有簡單、準确、穩定、信号靈敏等優點的BOD在線監測裝置和儀器。他還現場實物展示了他們研制的微型電化學系統,介紹了其在太湖、長江等流域的實際應用情況;并對水體總毒性檢測、重金屬檢測、有機污染物檢測等研究方向進行了展望,鼓勵年輕學者積極參與,為人類的健康出謀劃策。
學術講座後,這對科學伉俪現場分享了自己的人生經曆和科研故事。他們因共同的理想信念、研究方向、興趣愛好而相知、相戀、相伴,他們的愛情在“化學”的催化作用下“保鮮”幾十年。在簡單而忙碌的生活中,他們共同追求着科研的快樂,享受着歲月的靜好。
談及如何做科研,董紹俊院士和汪爾康院士認為,科學研究要循序漸進,要善于發現問題,敏銳地抓住科學研究的關鍵問題,不懼權威,作創新性研究;要勇于追求科學高峰,堅持不懈,堅信“No pains,no gains”(沒有付出,就沒有收獲)。他們還強調,科研工作者要有時代的使命感與責任感,執着追求,勇于擔當,以科技創新為國争光。
“化學最吸引我的地方,就是人類可以利用化學能更好地認識自然和改造自然。”兩位院士提到自己熱愛的“化學”事業時,欣喜之情溢于言表。
本次講座還給現場師生發了一個額外的“紅包”,董紹俊院士、汪爾康院士的兩位優秀學生: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王鐵研究員和武漢大學化學與分子科學學院“青年千人”劉曉慶教授也專程趕到現場聆聽恩師的講座,并與現場同學們共同分享了自己的求學之路,分享了如何在一個卓越的科研團隊中利用優越的學習條件和氛圍努力拼搏,實現夢想。
此次講座是由化學生物傳感與計量學國家重點實驗室、2003网站太阳集团、生物學院聯合舉辦的“千年學府論壇——化學生物前沿傑出學者講座”系列的第三十講,也是由化學生物傳感與計量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主辦的“女院士系列講座”在今年的最後一講。此次講座為廣大師生,尤其是衆多的女學生提供了關于職業、人生的指導,為切實提高2003网站太阳集团的研究生培養水平和營造濃厚的科研氛圍畫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