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7日至28日,2003网站太阳集团國際青年學者嶽麓論壇—化學化工分論壇舉行。來自美國斯坦福大學、麻省理工學院、美國能源部西北太平洋國家實驗室、瑞典馬普分子生理研究所等化學化工領域的23位青年學者作了精彩的學術報告。2003网站太阳集团領導、師生代表等參加論壇相關活動。
美國斯坦福大學張如範作了題為《Nanoscale Surface/interface Phenomenon of One-dimensional Materials》的學術報告。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郝亮亮作了題為《Materials for and from Biology: Transforming Disease Detection and Treatment with Engineered Nanoparticles》的學術報告。
美國能源部西北太平洋國家實驗室聶磊作了題為《Catalytic low-temperature CO oxidation in vehicle emission abatement and biomass upgrading to high-value products》的學術報告。
瑞典馬普分子生理研究所陳西的學術報告題目為《光化學遺傳學法操控胞内過程》,研究開發出名為光化學遺傳學的通用技術,并用于在微觀層次操控胞内過程。報告主要介紹了用于研究細胞膜上的信号傳導過程的“分子繪畫技術”,以及用于實現胞内過程多向活性調控的“光激活的蛋白質雙二聚化技術”。
德國馬普煤炭研究所李家昆作了題為《钯催化的芳基C-H 氟化反應》的學術報告,闡述了一種新型的钯催化劑,通過親電的高價态氟化物中間體,直接實現芳烴的氟代反應。由于反應條件溫和,因而适用于各類天然産物和藥物分子的後期氟修飾,對藥物的研發起到革命性的作用。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邢鵬遙以《有機小分子自組裝中的尺寸和維度調節》為題,報告了在膽固醇-萘乙酰亞胺單元的溶劑極性敏感性、與其他膽固醇單元的自分類/共組裝可控調節,以及芳基氨基酸單元一維組裝體的外界化學調節等研究進展。
美國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柯賢勝作了題為《New Photosynthetic Antenna Models Based on Expanded Porphyrins》的學術報告。
沙特阿蔔杜拉國王科技大學劉升建報告了《聚合物太陽能電池中的陰極界面修飾材料及聚合物受體材料》的相關研究。
澳大利亞悉尼科技大學蘇大為作了題為《The development of noval electrode materials for rechargeable battery》的學術報告。
美國羅格斯大學富景林報告了“DNA納米結構控制的生物化學反應空間自主裝”的相關研究。
納斯達克上市公司鄧靈泉以《Exploring the roles of carbohydrate-protein interactions in human diseases》為題作學術報告。
新加坡國立大學劉威作了題為《基于不可逆反應的二維共轭聚合物制備及其儲能應用研究》報告。
美國内布納斯加大學林肯分校馬亮作了題為《二維材料納米結構可控制備與二維鈣钛礦性質的理論研究》報告。
澳大利亞格裡菲斯大學何純挺作了題為《金屬有機框架(MOF)中的主客體化學》的學術報告。
英國布裡斯托大學吳晶晶作了題為《天然産物Baulamycin A/B的全合成及結構修正》的學術報告。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伍星星作了《基于卡賓不飽和酰基唑中間體的新反應策略研究》報告。
美國斯克利普斯研究所高兵作了題為《Good Partnership between Sulfur and Fluorine》的學術報告。
德國烏爾姆大學王翔作了題為《Translation of Rod_like Template Sequences into Homochiral Assemblied of Stacked Helical Oligomers》的學術報告。
瑞典斯德哥爾摩大學劉劼作了題為《烯烴的羰基化反應:新型催化體系的設計》的學術報告。
美國猶他大學孫躍作了題為《柱芳烴修飾人工門控通道的構建》的學術報告。
西班牙加泰羅尼亞化學研究所郭武生作了題為《Regio-, Stereo- and Enantioselective Transformations of Functional Cyclic Carbonates and Beyond》的學術報告。
澳大利亞阿德萊德大學遊波作了題為《innovative strategies for nonconventional electrocatalytic water splitting》的學術報告。
美國堪薩斯大學劉慶豐作了題為《Carbon and Related Non-Carbon Nanomaterials: Controllable Synthesis and Device Applications》的學術報告。
責任編輯 蔣晶麗
注:轉載該文請注明來源:2003网站太阳集团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