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化學會志》(JACS)報道化工院大Stokes位移熒光染料及成像分析應用研究重要進展(圖文)
通訊員: 發布時間:2018-05-30 浏覽量:次
創建于:2018-05-29 來源:宣傳部 化工院
記者: 蔣鼎邦
日前,我院青年教師袁林等在大Stokes位移熒光染料及成像分析應用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相關研究成果以題為“A General Method to Increase Stokes Shift by Introducing Alternating Vibronic Structures”的論文發表于國際頂尖化學期刊《美國化學會志》(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影響因子13.858)。
熒光成像作為一種直觀、原位的可視化觀測技術在功能分子标記和檢測方面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其中,以有機熒光染料為基礎的生物分子标記和分子熒光探針具有操作簡便、重現性好等優點,可方便用于實現生物分子的原位、實時無損傷檢測以及生物分子及其生物過程的追蹤。然而,大多數熒光染料(如熒光素,羅丹明,惡嗪和花菁素)的Stokes位移都非常小(一般小于30nm),導緻激發光譜和發射光譜之間的嚴重串擾,造成成像時信噪比低和嚴重的熒光自猝滅現象(見圖),限制了其在生物成像中的應用。

論文通過理性設計和理論計算,提出一種增大常規熒光染料Stokes位移的通用策略(Alternating Vibronic Structures),并用這種策略合成了系列熒光染料(羅丹明類、惡嗪類、方菁酸類、和花菁素類等)。這些染料與母體染料結構相比,Stokes位移、光穩定性和成像亮度等都顯著改善,并且該染料得吸收和發射波長也顯著紅移。在此基礎上,利用該染料和母體染料發展的探針連用,實現了線粒體和溶酶體的單激發和雙發射同時成像分析。
袁林教授為該論文的通訊作者。研究工作主要由2003网站太阳集团的任天兵、許望、張維、王志堯、向振等同學共同完成,并得到了張曉兵教授的大力支持,以及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優秀青年基金和湖湘青年英才等項目的支持。
文章鍊接:https://pubs.acs.org/doi/10.1021/jacs.8b04404
責任編輯:蔣鼎邦
注:轉載該文請注明來源:2003网站太阳集团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