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要聞

綜合要聞

當前位置: 首頁 >> 綜合要聞 >> 正文

譚蔚泓教授課題組在《美國化學會志》(JACS)上發文(圖文)

通訊員:  發布時間:2018-06-04  浏覽量:

創建于:2018-06-04    來源:宣傳部 分子科學與生物醫學實驗室  
記者: 蔣鼎邦   通訊員: 符婷  

近日,譚蔚泓教授課題組在核酸适體研究領域以及DNA邏輯門研究領域取得重要進展。相關研究成果以題為“Supramolecularly Engineered Circular Bivalent Aptamer for Enhanced Functional Protein Delivery”以及“Constructing Smart Protocells with Built-In DNA Computational Core to Eliminate Exogenous Challenge”的研究論文發表在《美國化學會志》(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影響因子13.858)。


圖片1.png


核酸适體(aptamer)是一類能特異性識别靶标分子的核酸分子,被廣泛地應用于疾病标志物的分析檢測以及靶向藥物輸送。我校分子科學與生物醫學實驗室(MBL實驗室)譚蔚泓教授課題組通過化學修飾并結合超分子主-客體相互作用,成功構建了基于超分子組裝調控的環形核酸适體,并将其應用到小分子抗腫瘤藥物和蛋白質輸送中。研究發現:環形核酸适體在生物體系中具有良好的穩定性、增強的細胞靶向性以及高效的藥物輸送能力,能為小分子疏水藥物以及大分子蛋白質的高效輸送提供獨特的分子工具。該方法設計巧妙,具有普适性,極大地拓展了核酸适體在分析化學、生物醫學等領域的應用。相關成果以題為“Supramolecularly Engineered Circular Bivalent Aptamer for Enhanced Functional Protein Delivery”的研究論文發表于《美國化學會志》(Journal of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2018,DOI: 10.1021/jacs.8b03442


圖片2.png


DNA邏輯門的研究領域,譚蔚泓教授研究小組也取得了重要進展。研究人員在原型細胞中構建DNA邏輯回路,通過人工模拟免疫反應,可實現移除病原體DNA的目的。當入侵原型細胞的病原體DNA片段數目低于系統容忍值時,DNA邏輯反應網絡處于休眠狀态;而當病原體DNA片段數目高于系統容忍值時,DNA邏輯反應網絡被迅速激活并執行一系列DNA分子運算,産生大量的人工抗體模拟物,捕獲病原體DNA片段。被捕獲的病原體DNA片段在限制性内切酶的作用下被選擇性降解,從而達到移除病原體DNA片段的目的。将DNA邏輯回路作為原型細胞計算核心的策略,為理解基于DNA算法的納米器件的設計原則奠定了基礎,并對構建可用于未來生物學研究的人工細胞或納米機器人具有很好的啟發作用。相關研究成果以“Constructing Smart Protocells with Built-In DNA Computational Core to Eliminate Exogenous Challenge”為題發表于《美國化學會志》(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2018, Doi: 10.1021/jacs.8b01960)。


責任編輯:蔣鼎邦


注:轉載該文請注明來源:2003网站太阳集团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