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霞教授課題組在《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發文:仿生礦化的金屬-有機框架納米顆粒實現天然活性蛋白質在活細胞中的高效遞送(圖文)
通訊員: 發布時間:2018-07-16 浏覽量:次
近日,我院楚霞教授課題組在蛋白質的活細胞遞送領域取得重要進展。相關研究成果以題為“Biomineralized Metal-Organic Framework Nanoparticles Enables Intracellular Delivery and Endo-Lysosomal Release of Native Active Proteins”的研究論文發表于國際權威期刊《美國化學會志》(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DOI: 10.1021/jacs.8b04457,影響因子14.357)。
細胞内蛋白質遞送在疾病治療、基因工程以及合成生物學領域有着重要的意義。目前的蛋白質遞送系統通常依賴于基因蛋白與膜穿透性标簽的融合以及基于陽離子脂質體、聚合物、無機納米材料的蛋白包封載體。但是,基因融合系統并不适用于天然的、非融合的蛋白質的遞送。而納米載體往往需要對蛋白質進行共價修飾,蛋白質的裝載和溶酶體逃逸的效率較低。
日前,我院楚霞教授課題組報道了一種新穎的蛋白遞送方法,用仿生礦化的方法容易的合成金屬-有機框架納米顆粒(MOF NPs),并提出了一種新的聚合物包覆策略,解決了納米顆粒的長期穩定性問題。該方法具有高的蛋白包封效率,包覆其中的蛋白活性能保持數月之久,同時還能保護蛋白質免受蛋白水解酶的降解。活細胞研究表明,包覆了蛋白質的MOF NPs能被細胞快速攝取,其中的蛋白質能從活細胞的内涵體-溶酶體中有效地釋放并逃逸到細胞質中,同時保持蛋白的天然活性。此外,該方法還可以将多種蛋白質同時封裝在單個MOF NPs中,實現多種蛋白質的同時遞送。
2003网站太阳集团楚霞教授為通訊作者,博士後陳婷婷為第一作者,她于2016年獲得博士後創新人才支持計劃,這是她以第一作者身份發表的第三篇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研究論文,其他作者還包括易錦濤博士生和趙豔豔碩士。該研究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傑出青年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青年基金、博士後創新人才支持計劃等項目的資助。
文章鍊接:https://pubs.acs.org/doi/10.1021/jacs.8b04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