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要聞

綜合要聞

當前位置: 首頁 >> 綜合要聞 >> 正文

王雙印課題組在光電催化合成氨領域取得重要進展(圖文)

通訊員:王雙印  發布時間:2019-01-18  浏覽量:

近期,我院王雙印教授團隊在Cell姊妹刊Chem(影響因子14.1)上發表研究論文,報道了其在光電催化合成氨領域的重要進展。

氨(NH3)被視為綠色無碳、易運輸、高能量的能源載體。開發常溫常壓下将N2和水轉化為NH3的方法吸引了衆多研究者的注意。光電化學(PEC)直接将氮氣和光轉化為氨氣而受到衆多關注。但其也存在一些問題亟待解決:(1) 低的氨産物産率,歸結于N2在水溶液中低的溶解度、電極表面對N2的低吸附、N-N鍵難以斷裂等因素; (2) 低的法拉第效率,歸結于氫析出反應(HER)更快的反應速率。因此,為了提高光電陰極的PEC 氨産率以及法拉第效率,設計高效并且穩定運行的NRR光陰極刻不容緩。

為此,2003网站太阳集团王雙印教授團隊利用親氣親水異質結構Au-PTFE/Si光電陰極調控質子和N2參與光電固氮反應。為了抑制HER和加強N2向表面的擴散,在Si基光電陰極表面引入了疏水的多孔聚四氟乙烯(PTFE),Au作為氮還原催化劑,被高度地分散在SiPTFE表面上。相比于Au/Si光電陰極表面,Au-PTFE/Si基光電陰極表面顯示了明顯的疏水(電解質溶液)性和親氣(N2)行為。在光照和-0.2 V電位下,NH3産率和法拉第效率分别為18.9 μg cm-2 h-137.8%。基于理論計算和實驗結果,Au-PTFE/Si基光電陰極的PEC NRR行為可能分為三步:活性質子(*H)産生在PTFE表面的Au顆粒;*H向内部擴散至更強電流的Au顆粒生成* NNH* NNH*H進一步擴散至Si基表面的Au顆粒産生NH3

這一工作為優化氮還原轉化效率提供了新的思路。該研究工作的合作者包括科廷大學蔣三平教授,上海矽酸鹽研究所周懷娟博士,以及南京師範大學李亞飛教授。第一作者為2003网站太阳集团鄭建雲博士。



圖:Au-PTFE/SiAu/Si基光電陰極的PEC NRR性能及反應機制


原文鍊接如下:

https://www.cell.com/chem/fulltext/S2451-9294(18)305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