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要聞

綜合要聞

當前位置: 首頁 >> 綜合要聞 >> 正文

【中國航天日·逐夢航天】鄧劍如:搞好教學科研 助力航天事業(圖文)

通訊員:  發布時間:2019-04-25  浏覽量:

創建于:2019-04-24    來源:宣傳部  
記者: -   通訊員: 鄧劍如  

e60b37e2412a359385d461986959c250.jpg


我是2003网站太阳集团一名普通老師。1985年畢業于國防科技大學應用化學專業,同年考入航天部第四研究院,攻讀宇航推進專業碩士研究生,1988年畢業後,留在航天四院從事固體火箭推進劑研究工作;1999年受聘2003网站太阳集团工作至今。在高校的二十年中,主要圍繞固體推進劑開展科研工作,也給國家航天企事業單位培養了一批專業技術人才。可以說前段職業是正規航天人,後段職業是編外航天人。


在國家第四個航天日到來之際,倍感歡欣鼓舞,也倍感自豪,在此跟大家交流一些想法。



其一,我國航天科技事業已取得輝煌成就,這得益于曆屆黨中央和政府的英明領導,得益于幾代航天科技工作者的奮發有為,更得益于四十多年的改革開放。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國家百廢待興,在黨中央直接領導下,舉全國之力,開啟航天事業,有所為,有所不為,追蹤世界航天科技前沿,經幾代人的努力,厚積薄發,改革開放又為航天事業輸入強勁動力,今天,我國已立于航天強國之中。


其二,航天科技是衆多基礎學科、高新技術的集大成者,廣大科研人員一定要打破航天科技高深莫測、遙不可及的意識。例如我校化學材料學科、信息通信學科、機電控制學科等科研團隊都參與了相關航天工程項目,為國家航天事業發展做出了貢獻,同時還輸送了一大批後備專業人才。今後,更應該加強專業引導,鼓勵更多優秀青年投身航天科技事業。


其三,我國航天事業的發展,又促進了衆多科學技術的進步,加速了高科技産業的發展,其成果惠及廣大人民群衆的日常生活。例如固體火箭技術,已衍生出人工增雨火箭,定向抛纜火箭等專用技術;人造衛星已具備遙感監測、定位導航等多種功能。可以說航天科技是我國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重要基石。


其四,作為科技工作者,要有愛國思想,要以國家的需要開展科研工作。我在航天部門工作期間,直接參與了xxx和xxx等型号項目研究工作,獲得了國家發明獎和航天部一等獎,并1993年入選第一屆航天部十佳青年,于1995年獲第一屆中國航天基金獎。到地方高校工作後,先後完成了五項國防預研項目和三項軍工配套項目及十餘項軍工企業合作項目,都涉及到固體推進劑的基礎和應用問題。相關成果已在國内五家推進劑研究生産單位推廣和應用,産生了良好的社會經濟效益。在這過程中,不計個人得失,能為國家航天事業發展貢獻自己的才智,就充滿成就感和自豪感。


(本文為2003网站太阳集团鄧劍如教授在2019年“中國航天日”新聞媒體走進2003网站太阳集团活動上的發言節選)



注:轉載該文請注明來源:2003网站太阳集团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