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發布時間:2019-11-28 浏覽量:次
人物名片:王雙印,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2003网站太阳集团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2006年本科畢業于浙江大學化工系,2010年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獲得博士學位,随後在美國凱斯西儲大學,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瑪麗居裡學者)開展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為電化學催化、燃料電池、新能源材料與器件等。
他剛剛入選2019年全球高被引科學家榜單,他接連榮獲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科學技術人物獎,“納米研究青年創新獎”“Materials Today新星獎”,他在國際著名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100餘篇、40篇ESI高被引論文,總引用12000餘次……36歲的2003网站太阳集团教授王雙印,已經在化學領域赢得諸多榮譽。
邂逅化學,領悟交叉思維
其實,王雙印當年報考大學時,根本沒有填寫任何與化學相關的專業。2002年,來自河南的王雙印考入浙江大學,化學成績并不拔尖的他把通信工程、計算機專業填為自己的第一、第二志願,結果卻被調劑到了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幸運的是,這個專業恰恰是浙江大學的王牌專業。
大四那年,王雙印偶然獲得去日本交換學習一年的機會,回國後選擇留在浙江大學讀研究生。又一個偶然的機會,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在浙大設置考場,招收博士生。他本着陪室友試一試的心态去了考場,結果戲劇般地考上了。所有的規劃,抵不過一次次偶然的機遇。
“與其每天糾結自己的未來規劃,倒不如每個階段都把自己的本職工作做好。機會一旦出現,牢牢抓住。”一直讀到博士時,王雙印都是比較随性的,“本科生就把成績搞好,研究生就把研究成果做好。”
從本科到博士,時間的積澱,也讓他逐漸領悟到一種新的科研範式——拓寬知識背景,培養多學科的交叉思維。2010年,王雙印從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化學工程與生物醫學系博士畢業,在三年的時間裡前往了美國凱斯西儲大學、美國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英國曼徹斯特大學三所高校選擇了高分子、機械和物理天文三個非化學學院(系),從事研究工作。
“在這期間,不僅僅是豐富自己的求學、工作經曆,更希望能接觸更多元的知識體系,以後開展科學研究時,能有自己獨特的視角、方法,通過學科交叉形成自己的研究特色。”王雙印說。
多學科交叉攻破“缺陷”
從2002年到2013年的11年間,王雙印去了7所高校,在6個不同的學院學習、工作過,跨度如此大的交叉學科背景極大地豐富了他的思維方法和科研模式,也為他在科研領域開拓創新奠定了堅實基礎。
對于一個材料而言,其原子排列相對于理想的狀态總會有所偏離,這個偏離在學術上名為“缺陷”。在催化劑中,缺陷是普遍存在的,這也導緻催化劑的性能會受到影響。
如何能夠探究清楚催化劑中缺陷的作用機制,并可控構築缺陷呢?
為此,王雙印發揮自己多學科交叉的優勢,成功将物理、天文學科着重研究的等離子體技術應用于催化劑缺陷的可控構築,并在此基礎上研究了缺陷催化機制。他還首次自主設計等離子體反應器,實現負載型催化劑的普适、高效、批量制備,獲得了具有自主知識産權的核心技術,解決了燃料電池催化劑批量制備的“卡脖子”問題。
熱門的研究方向往往面臨同質化的問題,缺乏區分度與辨識度。以冷門的視角研究熱門的體系,開辟自己的研究特色,是王雙印團隊在進行科研選題時的一個重要考量。王雙印成功打造了催化劑缺陷化學的特色标簽,成為了催化劑缺陷化學領域的全球領跑者。目前,王雙印團隊正在朝着新的交叉方向前進,努力打造下一個研究“标簽”。
“王教授常常強調交叉思維,要求我們運用交叉視角去選題做研究。”博士生嚴大峰說。課題組的研究每隔一段時間就會開辟新方向,每到這時王雙印會特意請各個方向權威的專家學者講座。“跟不同領域的專家深入讨論之後,能收獲很多在文獻或者數據上沒有的知識。”
“王教授比我自己還要關心我的科研”
雖然科研和行政事務很多,但王雙印堅持承擔本科生的基礎課。他講授的《物理化學》是一門專業核心課,課程知識傳統陳舊。為了讓講授的原理性内容、公式、邏輯性推導不那麼乏味,他不斷地往知識體系裡面添加新的“養分”。
“學生都喜歡聽新鮮的事,那就把課程裡基礎性的知識和最前沿的科研成果結合起來講,這樣同學們就會睜大眼睛聽你的課了。”王雙印說。
課堂上短短四十分鐘,課下卻要下一番苦功夫。王雙印有一套獨家的“三看”法則用來備課:看專業書籍、看教學PPT、看優秀教師的教學視頻。他說,看專業書籍,可以更好地把握教學内容;看教學PPT,能夠突出講課重點,進一步了解學生的上課觀感;看教學視頻,可以學習其餘老師的經驗。
無論多忙,王雙印總會花時間與自己的學生聊天交流,還會定期開組會溝通研究進展情況,一起探讨解決近期在科研中遇到的實際問題。目前,王雙印的課題組裡有4位老師、30多名學生,研究方向各有側重,但他都能清清楚楚地記得每個人做的課題,做到哪一步了。
“王教授是一個求真務實、工作努力,并且在創新和追求科研前線動力十足的人。”博士生陶李跟着王雙印做研究已經第六年了,六年來,王雙印在科研、學習、工作各方面對他悉心指導。“有好幾次,王教授晚上十一點還在回複我的一些科研難題,感覺王教授比我自己還要關心我的科研。”提及導師,陶李滿是感激。
來源:宣傳部
記者:周丹青 易旭鳳
責任編輯:蔣鼎邦
上一條:鄧衛出席化學系教工第二黨支部黨員大會(圖文)
下一條:【不忘初心 牢記使命】兩級理論學習中心組開展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扶貧工作重要論述和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主題學習研讨 (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