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園地

當前位置: 首頁 >> 學生園地 >> 正文

化工1802:民族團結始于溝通了解

通訊員:  發布時間:2019-11-04  浏覽量:

201911月3日下午,化工院18級輔導員南彬老師和化工1802班全體學生在複臨舍舉辦了“民族團結”主題班會,來自不同少數民族的同學分别圍繞“衣、食、住、行”輪流開講,向大家展示自己民族的風土人情,民風民俗。

首先開講的是來自滿族的孫赫同學,她的主題是“滿族之衣”,為了增加同學們的代入感,性格诙諧的孫赫同學以還珠格格中的皇族服飾作為切入點,介紹了滿族的特色服飾——“衣介”。“衣介”是旗袍的滿語,滿族不論男女老少都穿旗袍,孫赫同學通過一張張旗袍的圖片來講述其樣式特點,包括圓領、撚襟、左衽,四面開楔,束腰,有扣絆,窄袖等等,在同學們的驚訝聲中,她告訴同學們除了裝飾以外,這些特别的樣式也有其獨特的作用——便于坐騎,适合遊獵民族的生活習慣。并通過精美華麗的服飾将滿族的曆史與民俗娓娓道來。

來自侗族的韋聰同學主題是“侗族之食”,PPT上的五色糯米飯引起了班上同學的注意,他告訴同學們侗族人一日四餐,兩飯兩茶。各色米飯中,由香禾稻做成的“抟飯”尤其甘美,有“一家蒸飯,全寨飄香”之說。而侗族人特别制作的油茶,既能解渴,又可充饑,是他們最愛的飲品之一。在侗家人的心目中,糯米飯最香,甜米酒最醇,最可口的是腌酸菜,而最提神的是葉子煙。

之後上場的分别是來自壯族的黃昊軒同學和回族的李鵬飛同學,黃昊軒同學圍繞主題“住”向同學們介紹了壯族方特色民居——吊腳樓,并以此為切入點講述了壯族人民主要的聚居地以及當地的風土人情。而李鵬飛同學的主題則是“回族之行”,他告訴同學們,對于回族人來說最重要的就是禮拜之行,回族人信奉伊斯蘭教,清真寺是他們永恒的朝聖之地,而禮拜之行則承載着他們最虔誠的信仰與最美好的希望,PPT上富麗堂皇的清真寺以及虔誠的禮拜者引起了輔導員劉卓老師和班上同學的稱贊與掌聲。

通過四位來自不同民族的同學的講述,同學們對不同民族的衣食住行有了初步的了解,而來自維吾爾的娜迪蘭同學更顯得與衆不同,她和來自漢族的杜紀綱同學一起為大家奉上了一支維吾爾民族舞蹈,充滿律動的音樂聲中,兩人翩翩起舞,彰顯了不同民族之間的和諧與團結。

最後,班長王特為此次主題班會進行了總結,他說:“我們來自不同地方,不同民族,但相同的是:我們都希望民族之間能夠和諧互助,不分彼此。所以我們舉辦了這場班會,主題是‘民族團結’,民族的團結起于溝通與理解,相信經過這次班會,我們工二能更團結!”

這次主題班會在掌聲中落下了帷幕,在相互加深了解後,相信工二班同學之間會更團結更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