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交流

學術交流

當前位置: 首頁 >> 學術交流 >> 正文

2017年10月9日中科院閻錫蘊院士學術講座

通訊員:  發布時間:2017-10-16  浏覽量:

題 目:納米酶:科學發現的偶然與必然

報告人:閻錫蘊 院士

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研究員 博士生導師,中國科學院院士,全國三八紅旗手,中國生物物理學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亞洲生物物理聯合會(ABA)主席。

主要研究方向:腫瘤納米生物學。主要科學貢獻: 1、發現納米酶,并在國際上首次提出磁納米粒子具有酶的特性(Nature Nanotechnology,2007)。原始論文自2007年發表以來單篇他引次數超過1400次,實驗結果也在全球多個實驗室得到驗證。随後其研究團隊又發展了多項基于納米酶的“新技術”,并将其應用在疾病診斷治療、環境監測、農藥監控、污水治理等多個領域;部分發明專利已在歐洲、美國、日本生效。“納米酶的發現”與“納米酶的應用研究”分别于2007年和2012年入選“中國科學十大進展”。2、發現腫瘤血管新靶點CD146(Blood,2003)。 此項發現被Faculty1000評為新發現。随後十餘年,整個團隊系統地研究了CD146促進腫瘤發生發展和轉移的機制,并制備出了靶向CD146的人源化抗體藥物;其系統性工作成果相繼發表于Nature Communications、Blood 、PNAS 等高水平雜志。靶向CD146的腫瘤治療新策略,獲北京市科學技術獎一等獎并實現了成果轉化;功能性抗體AA98目前正處于臨床前研究階段。發表學術論文150餘篇。獲獎情況:曾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2012)、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2010)、首屆中國科學院王寬誠優秀女科學家獎(2013)、全國三八紅旗手(2015)、Atlas國際獎(2015)及多項省部級獎勵。

地 點:新化工D區報告廳

時 間:2017年10月17日(上午9:00~ )

衷心歡迎廣大師生參加!

化學生物傳感與計量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2017年10月13日